第一百八十章 恍如神人(2 / 2)

剑来 烽火戏诸侯 9143 字 10个月前

直到阮邛的身影消失在视野,青衣小童这才有胆子站起身,摇摇晃晃,擦拭着满脸泪水和额头冷汗,心有余悸,默默念叨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一行人走出大有玄机的铁匠铺子,走过千年又千年横跨河水的那座石拱桥,陈平安突然跟身边的青衣姑娘,道了一声谢。

阮秀转头笑道:“变得这么客气啊。”

陈平安诚心诚意道:“到了外边,才知道一些事情,所以真不是我客气。”

阮秀笑问道:“是在夸我吗?”

陈平安笑容灿烂,“当然!”

阮秀凝望着少年的笑脸,收回视线后,望向小镇那边,她说了一句让人一头雾水的话,“没有变,真好。”

恐怕只有圣人阮邛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和深意。

或者前一任圣人齐静春知道一切,可能某个老人也依稀看出些端倪,但是都不会说什么。

阮邛的女儿阮秀,自幼就是天赋异禀,真正的千年不遇,绝对不是寻常的修行天才可以媲美,以至于阮邛不得不自立门户,脱离风雪庙,跑到骊珠洞天遭罪,为的就是借助这方天地的术法禁绝,来遮掩隐蔽阮秀的出类拔萃,或者说是在尽量拖延女儿“木秀于林,峰秀于山”的时间。

这位手腕上有一尾火蛟化作镯子盘踞环绕的青衣少女,不单单是火神之体那么简单。

因为在少女的眼中,她所看到的世界和人事,跟所有人都大不相同。

她可以直接看到人心黑白,看清楚因果善恶,看出气数深浅。

少女眼中,天地之间,色彩斑斓。

这意味着阮秀的证道之路,会更加坎坷难行,当然一旦证道,阮秀的成就之高,大道之大,根本就是不可估量。

所以当初在青牛背,阮秀第一眼看到岸边少年,之所以没有退避消失,就是因为看到了陈平安的“干净”。

偌大一座骊珠洞天,世间百态,只有这个陈平安,孤零零一个人,纤尘不染,就像一面崭新镜子。

所以阮秀喜欢跟他待在一起,喜欢偷偷观察陈平安心湖的细微起伏,悄悄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对于这位吃货姑娘而言。

少年就像一道最好吃的“糕点”了,她很喜欢,喜欢到舍不得吃的那种。

她很担心陈平安这趟出门远游,人心会变,心湖会变得浑浊,心路会泥泞,沾染那些不好的习气和繁乱的因果。

现在看来,陈平安确实变了一些,但还是很好的。

阮秀如释重负的同时,就更加喜欢陈平安了。

看吧,我就知道他肯定不会让人失望的!

一路走到泥瓶巷,走入那条狭窄阴暗的巷弄,即便青衣小童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仍是瞠目结舌,自家老爷就在这条破烂巷子里长大的?

阮秀娴熟地开锁推门,打开院门之后的屋门,连同刘羡阳和宋集薪两家一起,总计三串钥匙,她一起递还给陈平安。

陈平安收起后,跨过门槛,看着再熟悉不过的屋子,很整洁,窗台那边竟然还放了一盆不知名的小巧草木,在寒冬时节绿意郁郁,让人格外意外之喜。

陈平安正要开口说话,阮秀已经笑道:“可别再说谢谢了啊。”

陈平安有些尴尬,将背篓放在地上,将那沉重行囊拿出搁在桌上,蹲在地上,摸摸索索,最后拿出一块小竹简,站起身后递向阮秀,赧颜道:“不知道该送你什么,外边城镇吃的东西倒是很多,可我怕压坏了,时间放久了也不好,实在没办法,就做了这个,别嫌弃啊。”

阮秀愣了愣,接过那块巴掌大小的青绿竹简,入手沁凉,低头凝视,发现原来上边刻了一行小字,“山水有重逢”,写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

阮秀笑得眯起眼眸,用手指肚轻轻摩挲那些刻字,低着头说道:“我很喜欢。”

青衣小童一脸呆滞,这都行?

圣人独女,就这么一块破竹简,一行破字,就喜欢?

大爷我之前的几百年江湖,是不是白混了?

记得以前水神兄弟,看上一位眼高于不定可以买下那口铁锁井。”

陈平安赶紧摇头:“不用,而且我如今也没钱了。”

阮秀欲言又止,眼见着陈平安神色坚决,只得打消了心中的那个念头。

临近骑龙巷,陈平安说道:“有个名叫石春嘉的小姑娘,好像就是其中一间铺子的掌柜女儿。”

阮秀有些迷糊,“我不知道啊。”

少女不在意的事情,其实很多。

当两间铺子的伙计师傅,听说店铺真正的主人露面后,都过来凑热闹,多是老实本分的妇人和少女,见着陈平安后,难免有些失望,陆陆续续返回铺子干活。倒是他们对着阮秀喊掌柜的,让少女有些羞赧。

陈平安在压岁铺子坐了一会儿,喝了热茶,有些无地自容,因为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说什么,反而是阮秀有条不紊地询问相关事宜,入账多少,盈利多少,陈平安看着脸色认真的青衣少女,他挠挠头,开始觉得自己的礼物,送得太马虎不用心了。

动身去往福禄街之前,阮秀看了眼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跟陈平安轻声叮嘱了一句,“福禄街和桃叶巷如今大变样,搬来很多外乡人,其中李家比较特殊,他们家老祖成功跻身十境,按照大骊先帝颁发的恩赏令,当今天子给李家赐下了两个恩荫名额,李氏子孙能够直接获得两个清流官身,不知为何,一个在京城当了官,留在家里的那个,却拒绝了,所以福禄街最近气氛有点怪。”

陈平安想了想,让两个孩子留在铺子,自己捧着陶罐去往福禄街,而且没让阮秀带路。阮秀也没坚持什么,返回铁匠铺子。

少女离开小镇,走向不知走过多少次的石拱桥,廊桥早已拆去,如今老剑条都已消逝不见,曾经有好事之徒试图搜寻,希冀着又是一桩聊胜于无的机缘,只是徒劳无功。

对于忙忙碌碌、暗流涌动的龙泉郡而言,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了太多太多,需要谋划的千秋大业又是层层叠叠,哪里顾得上这种小事。

阮秀走在石桥上,情不自禁地掏出那块竹简,高高举起。

五个小字,百看不厌。

她突然觉得如果能在背面再刻上一行字,就更好了。

比如“陈平安赠阮秀”?

小镇上。

陈平安再一次踩在青石板路上,一座座高门豪宅如山脉绵延,相比之前的一次次送信,如今回头再看,陈平安自然而然就看出了更多的意味。

陈平安这才刚刚走到李家门口,就看到有个青衫男子站在那边,笑望向自己。

不知为何,看到这位满身书卷气的年轻男子,陈平安就会想到那次去学塾送信,回首望去,当时眼中见到,正站在学塾门口的齐先生。

一模一样的风采。

恍如神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