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衣入城,不敢敲门(2 / 2)

剑来 烽火戏诸侯 10783 字 10个月前

由于这一辈子的谪仙人童青青,极其畏死,躲来躲去,是情理之中。

可若是这么一个怕死的人,若是全然不去珍惜自己习武天赋,肯定不合常理。

那么童青青的杀招到底是什么,一定很有意思。

镜心斋的老人,与童青青恩师同辈甚至更高一辈的,对童青青都寄予厚望,她过目不忘,要说博学,恐怕仅次于丁婴,武学天赋更是惊才绝艳,如果不是性子实在太过绵软怯懦,童青青极有可能就是丁婴之下的江湖第一大宗师。

看似正邪对立、其实暗中结盟的丁婴一死,俞真意杀种秋的心思肯定就要淡了,而且已经得了丁老魔的那道说道。这九十来年,丁婴几次与自己巧遇,应该不是小道童擅作主张,可是那次给兵符门门主抓走,她敢断言,绝对是那个最记仇的小王八蛋在捉弄自己,虽然有惊无险,可回头想一想,也十分恶心人啊。

而且因为附身一事。

最关键的是,太上师祖坏了藕花福地的规矩,也害得“镜心斋童青青”的所有谋划,付诸东流。

小道童抢在童青青拿到铜镜和青色衣裙的魂魄之前,迅速定下了最终的榜上十人。

还是说一辈子都扣扣搜搜的太上师祖,遇上了大财主,所以不在乎那笔钱财了?打算直接砸钱将自己拎出藕花福地?

樊莞尔,或者说是童青青视线中。

那一袭白袍已经临近城下。

不对,准确说来,她现在应该已是太平山道姑黄庭,不再是一团浆糊的牵线傀儡樊莞尔,更不是那个胆小怕死的童青青。

她喂了一声,高高抬起手臂,向城外那个家伙伸出大拇指。

这是名动桐叶洲的太平山道姑,生平首次敬佩一个比自己年纪小的男人。

陈平安抬起头,看着古怪且陌生的樊莞尔,皱了皱眉头。

他只是望向种秋,两人相视一笑。

在陈平安心目中,不管是哪里的江湖,就该有宋雨烧和种秋这样的江湖人在,那才算是江湖。

黄庭一挑眉头,笑意更浓,“有个性,我喜欢!”

城外是停下脚步的陈平安。

城头上,跻身榜上十人的,分别有湖山派掌门俞真意,已经戴上了那是天大的好消息,最后一次上榜的十人,活下来的,都可以飞升,不愿意离开这座天下的,等我敲响第二声鼓声之后,第三声鼓响之前,自己离开城头就行,当然了,哪怕不飞升,走下城头的人,还是能够拿到手一件法宝。”

“记住啊,在城头飞升之人,肉身会被留在这座天下,只以魂魄去往另外的地方,保留所有记忆,别觉得重头再来,全是坏事,其中玄妙,以后自己体会。”

小道童趾高气昂,走得大摇大摆,“榜上的前三甲,就更有福气了,第二的俞真意,如果选择飞升,可以带走三人。第三的周肥,可以随意带走一人。我家老爷发话了,丁婴除外。这些被带走的人,可以肉身一起离开。”

“嗯,好像很多人一头雾水,不用奇怪,你们实力太差,根本没资格参与其中,心存侥幸的话,就只有那个冯青白的下场。”

说到这里,小道童对黄庭嘿嘿笑道:“你说气不气人,你本来实力可以跻身前三甲的,唉,人算不如天算,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你们太平山勾搭那两个外人,先坏了规矩,我家老爷当时可是很生气的。”

黄庭扯了扯嘴角。

小道童歪着脑袋,凝视着她那张脸孔,火上浇油道:“黄庭,你说你咋这么臭不要脸呢,浩然天下,你模样可没有现在一半好看……”

小道童好像给人在后脑勺一敲,突然摔了个狗吃屎,也不觉得丢人现眼,站起身拍拍道袍,与黄庭擦肩而过的时候,做了个鬼脸,然后继续说道:“最后说一条代代相传的老规矩,今儿的事情,对外就不要轻易宣扬了,你们心里有数就好,当然,实在憋不住,跟极少数人提及,不碍事。”

一口气说完这些,小道童举起拨浪鼓,轻轻晃荡。

没有任何天地异象,就是轻轻咚了一声。

这就算是第二声敲天鼓?

俞真意踩在琉璃飞剑之上,对着小道童打了一个稽首,“拜别仙师。”

小道童面对这位外貌上的“同龄人”,态度不太一样,多了几分正经,老气横秋道:“去吧,人各有志。我家老爷对你,算不得失望,所以请好好珍惜下一个甲子。”

俞真意破天荒露出一抹激动神色,御剑远去,去往牯牛山战场遗址,大肆汲取天地灵气。

有望出关之后再度破境,便是对敌陈平安,兴许都有一战之力。

种秋笑问道:“刘宗,你怎么说?”

磨刀人刘宗想了想,笑道:“铺子以后劳烦国师帮我卖了吧,相信以种国师的手段,早已晓得了我相中的那几个年轻人,到时候分了银子送给他们几人。”

种秋点点头,“不难。那么就此别过?”

刘宗叹了口气。

种秋抱拳。

刘宗赶紧抱拳还礼,忍不住问道:“种国师,你不一起离开?走了之后,说不定还有机会回来,可要是这次不走,就再没有机会飞升了啊。”

种秋摇头道:“吾心安处即吾乡。”

刘宗始终抱拳,一直没有放下。

种秋笑容和煦,轻轻按下刘宗的手后,转身就此离去,走下城头。

小道童瞥了眼种秋的背影,摇摇头。

唐铁意快步跟上了种秋。

那云泥和尚一步跨出城头,飘落于城外,怀捧着青色衣裙,往牯牛山方向快速奔去。

城头之上,已经所剩不多。

周肥对陆舫说道:“先带着周仕去躲一躲,最好离开南苑国,越远越好。我一旦离开藕花福地,没人拦得住那个陈平安。”

陆舫和周仕没有犹豫,就此掠下城头,绕过牯牛山,去往南苑国边境线。

到最后,只剩下四人,背着巨大葫芦的小道童,太平山黄庭,玉圭宗“周肥”,藕花福地土生土长的刘宗。

小道童看了眼城中某座石桥下,那里躲着臂圣程元山,他充满了讥讽,打了个哈欠,随意摇晃拨浪鼓,第三声鼓响。

不出现在这座城头,程元山就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法飞升,也无额外的机缘。

一道璀璨光柱激荡降落,将刘宗笼罩其中,整个人瞬间消逝不见,什么都没有留下。

小道童对周肥明显刮目相看,多泄露了一点天机,轻声道:“那个陈平安,不用担心他在这里胡作非为,呵,他还有苦头吃呢。”

周肥一脸恍然,微笑道:“谢了。”

第二道光柱落在人间,周肥比刘宗滞留时间更久,身影模糊,还有闲情逸致对那黄庭挥手作别。

小道童笑眯眯望向皱眉不语的太平山道姑,“是不是很忧心自己的处境?”

黄庭冷笑道:“你回去告诉我祖师,不用花钱,最多十年,隋右边做不到的,我做得到,到时候就是我破境之时,我要肉身飞升,返回浩然天下。”

小道童笑容玩味,脚尖一点,背着那么大一个金黄葫芦,开始悬空“飞升”,没有光柱傍身,歪歪扭扭,好似狗刨一般,缓缓向天幕游去……

黄庭瞥了一眼就不愿再看那幅画面,这种幼稚勾当,也就这个小兔崽子做得出来。

————

南苑国京城内,有个枯瘦小女孩,卖了书籍,买了两件衣裳,其余铜钱,点了一大桌子只会在梦中出现的美食,狼吞虎咽,生怕吃慢了,就是吃了大亏,坐在椅子上,需要高高踮起屁股,才能夹到桌对面的美味菜肴,她满脸油腻,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幸福过。

一个名叫曹晴朗的孩子,被一队官兵带去了衙门,大堂外边铺着四条草席,盖着四张白布。孩子痴痴呆呆蹲在那里,一言不发。

一座桥下,臂圣程元山还在苦苦等候,等着震天响的第二次鼓声。

有个寒族书生,听说不远处死了人后,被好友强拉着跑去凑热闹,早已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书生只听说是个漂亮女子,他想着等到她回来后,一定要与她说一说这桩惨剧,最重要是要她少出门,如今两人拮据一些,不打紧的,不用她串门走亲戚,跟人借钱为他购买书籍。

一路飞掠,回到了那条大街,拐入小巷后,陈平安脚步沉重。

入城之时,哪怕城头上站着那么多宗师。

陈平安仍然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无敌之姿,穿白衣,悬酒壶,持长剑,潇洒而过。

可是此时此刻,面对一座不过贴了廉价春联的市井宅院,陈平安几次抬手,又都落下,没有敲门。

陈平安并不知道。

老道人就站在他身后,看着他。

老道人要“知道”两件事。

你陈平安如何认识自己。

又会如何看待人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