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保卫南京1(2 / 2)

苏联英雄 血蝠 13472 字 10个月前

“这是我们最新研制的秘密武器,不过很快就不是什么秘

些日本人就要知道它的厉害了!”林俊一看孔祥熙和显出些奇怪的表情,知道他们可能误会了:“放心,这些武器没有违反日内瓦公约,既不是毒气弹也不是细菌弹,那些玩样只有那些野蛮、没有人性的日本猪会用。我们带来的是种新式的燃烧弹,叫凝固汽油弹,但我们私下里喜欢把它叫做“炼狱”,威力非常恐怖,除过特别坚固的堡垒,任何目标都会被它烧成焦炭。”

“安德烈将军,听名字是由汽油为主要成分的面杀伤武器?”

“是的,周将军,如果是一般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被它命中,被烧成废墟就是唯一的结果,因为它的火焰甚至能烧穿混凝土。如果是阵地上的人,无论是躲在战壕里的、还是进攻一方的,只要被命中,只能被烧成焦炭。而且它爆炸后里面的燃烧成分会大面积的四散飞溅,只要是人在爆炸时被里面燃烧的凝固汽油沾上一点,就是在沙地上打滚也没办法扑灭,只会弄的满身是火。一般的航空炸弹和它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我们喜欢叫它是“炼狱”。让那些没人性的日本猪尝尝滋味正好。”

孔祥熙和周至柔被林俊的介绍说的心里毛毛的:这种炸弹也太不人道了吧!?孔祥熙虽然不懂航空炸弹,但这段时间他在南京也亲眼看见了被炸后的惨状。如果真像安德烈说地那样,那这种炸弹的恐怖威力是不可想象的。而周至柔本来就比较了解航空技术,虽然不是专家,但听林俊这么一说,他能想象出被这种燃烧弹命中后的结果。

“安德烈将军,具我所知,这一类型的燃烧弹其它国家都还没有。”

“当然没有,因为它是我发明的。”林俊一把将那些苏联炸弹专家的功劳“抹杀”了。但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研制凝固汽油弹地主义和原始配方就是他提出来的。

这下车里的孔祥熙和周至柔对林俊是更加的“刮目相看”:能想出这么恐怖的武器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疯子,而这个安德烈可能是两者兼顾。

王牌飞行员、白刃战地英雄、缺乏人道主义的武器发明者——这如果不是天才与疯子的结合体,那又会是什么?!

、、、、、、

在于蒋介石的会面时,老蒋给予这位年轻的苏联援华军事团总顾问相当的礼遇:林俊抵达前,蒋介石就通知同志外面的保卫人员:这位安德烈将军可以配枪入内。这次的会面林俊使用了翻译——武金斯卡娅,而那位蒋夫人宋美龄当然是老蒋的翻译。

蒋介石知道眼前的苏联军官会汉语。但在这种相对正式地场合,还是使用翻译来的合适——但还是出现了一个奇怪地现象:蒋介石的话还没等宋美龄翻成英语,这边地林俊已经在用俄语回答了。

这让一同在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孔祥熙、宋霭玲和周至柔都有些“怪怪的”。但是大家也能够理解,外交就是这样。

蒋介石表达了林俊对援助一事上做的贡献,也感谢苏联飞行员的到来,并例行公事般的说了些两国友好一类的话;这边的林俊也代为送上斯大林对他地问候。

总之一句话:会面在友好的气氛中度过。

由于林俊等人还没有吃晚餐,老蒋就设宴招待。

因为参加宴会地有女眷,而且军事方面的事刚才已经谈了一些,加上有孔祥熙、宋霭玲从中“调停”,让林俊有些“不满”的是:宴会吃的是正规的西餐。虽然知道这是在照顾自己这方面的人,但相对来说。他宁可来一碗肉丝面——林俊已经几年没吃到肉丝面了,要是不给肉丝面。就是来碗扬州炒饭也行呀!

在宴会的末尾,主人例行公事般的问了句:“还需要来点什么?”

这边的林俊倒也搞笑:“听说扬州炒饭很有特色,不知方不方便?”

林俊这句有失理解的话让所有人愣了神,“当然,扬州炒饭是我们这边非常有名的一道小吃,当然要尝尝。”最快反应过来的孔祥熙连忙打圆场。

“不好意思,各位,刚才我的要求实在有些不礼貌。这都是因为以前有位中国的朋友和我说过,扬州炒饭是这边非常好吃的一种食物。所以就说了出来,让大家见笑了。”

林俊说的“非常真诚”,主人当然不好“怪罪”,而且在主人们看来,这些老外对于中餐就是这样的“垂涎欲滴”,也就不奇怪了。对于客人的这个小小要求,主人当然要满足:“哈哈,安德烈将军说的有道理,现在是战争时期,还是这米饭养人呀!”

老蒋立刻让侍从去准备扬州炒饭,而且还是每人一份。

因为宋霭玲和武金斯卡娅比较熟,她就和武金斯卡娅聊了起来,而那边精通英语的宋美龄也加入了“三女团”。一会之后,蒋夫人有些惊奇的告诉老蒋:安德烈将军自己就会做中餐!

“没想到安德烈将军对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所研究,真是难得。”

“以前中国的朋友教的,自己也瞎琢磨了一下,最后做出来的东西都说不出是什么风味了。”

接下来还有让主人们更加惊奇的事,因为为林俊、武金斯卡娅、费科奇诺夫、斯诺尔尼克和兰德斯科奇准备的餐具是勺子,结果所有人都要求换筷子——在林俊的影响下,他身边的人都能熟练的使用筷子。

正在吃扬州炒饭的当口,老蒋的一个机要秘书送来了一份重要情报。老蒋没有做回避,就在餐桌上看了公文。

林俊注意到老蒋的表情有些严肃,但根本就看不出他在想什么。

老蒋看完公文,开口了:“安德烈将军、至柔,你们也看看这份情报。”

老蒋边上的宋美龄立刻起身,要走到林俊这边。

“蒋夫人,我能看懂中文。”

林俊因为是客人,所以公文先递给了他。情报是繁体字手写的,而不是打印,这说明情报非常紧急!林俊细看后,皱起了眉头——看到林俊的表情,老蒋估计在想:还是太年轻,不懂得什么叫喜怒不形于色。

其实林俊根本不是因为情报的棘手,而是情报的内容和他记忆里记录的时间有很大的出入:日本“龙骧”号航空母舰出现在浙江舟山群岛以北大洋海面。

现在的时间才是1937年9月,而历史上“龙骧”号航母是在11月才进入中国近海。而情报显示,“龙骧”号航母不仅出现在大洋,就是前几天南京遭受的轰炸也有它的份。

“大洋,东海和黄海的要冲,扼南北航线咽喉。”林俊脑海中

现了这个概念。由于对“龙骧”号航母的空袭是中I一一次攻击航母的纪录,因此前世的林俊对这场战斗做过详细的研究,而且他对大洋的环境也非常熟悉(前世就在大洋上空飞过。)。对于中国空军的那次空袭,林俊是感觉非常可惜的,只将“龙骧”号炸成重伤:因为当时中国空军在南京能够参加那次出击的只有3美制“诺斯罗普”式轰炸机,而当时苏联空军还没抵达南京。

虽然没有炸沉“龙骧”,林俊还是十分佩服出击的飞行员,他们是真正的空中英雄!当时所有出击的全体官兵在出发前人人都写了“绝命书”,他们发誓,如果遭到日军高射炮和战斗机的攻击而无法投弹时,就驾机与敌人同归于尽。由轰炸机队队长徐卓元带领,三架飞机在攻击中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飞机飞行的高度很低,几乎是枚枚炸弹都命中目标。后来在回航时他们遭到日机尾追攻击,四位勇士血撒长空,这些勇士是真正的中国魂!

将手里的公文交给边上的周至柔,林俊只说了一句话:“炸沉它!”

“好,安德烈将军和我想的一样,炸沉日军的航空母舰,如果成功,将大振我军军威,振奋前方将士的斗志!”

这边的周至柔就不用发表意见了,“委员长”都已经发话,他这个空军前敌司令部总指挥只要认真执行就可以了。

“蒋先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看明天拂晓发起攻击。”

“安德烈将军,目前中国空军地轰炸机数量不足,是否等到你们的轰炸机队抵达后再发起攻击?”蒋介石知道,今天抵达南京的苏联飞机是两个战斗机大队。

“蒋先生有所不知,攻击军舰最有效的武器是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而这两样都是我们所缺的。但我手下24架伊16战斗机都可以作为.冲轰炸机使用。而且有一半的飞行员有攻舰经验,这次先期运到的航空炸弹中也有一部分就是专为攻舰准备的穿甲炸弹。从航空图上看,大洋也在我军战斗机地攻击半径内,只要有贵国空军的配合,到了明天中午,那艘“龙骧”就将是东海里的珊瑚礁。加上目前日军还不知道我们的到来。正是攻击的最好时机。”

“好!安德烈将军,那就这么定了,攻击行动就请你和至柔一同制定,一定要炸沉它!”

蒋介石说的是有些激动,但他也突然想到个问题:孔祥熙提醒过他,这个安德烈喜欢亲自上一线,看着今天地架势,这个年轻的将军一定又是要亲自参加攻击——这可不行,万一出点意外,他可不好向苏联方面交代。老蒋也已经知道。这个安德烈在苏联可有着“无冕太子”的称号。

“安德烈将军,明天我将前往大校厂。与你一同指挥出击。”老蒋想到这,不得不“屈尊”亲自前往机场。免得这个安德烈亲自去炸航母。

虽然非常希望自己成为世界上击沉航母的第一批飞行员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和老家的态度看,自己是别想亲自带队,林俊心里是无比可惜。

“那好,明天凌晨,我在机场塔台等候蒋先生的到来。”

“至柔,你就和安德烈将军研究一下具体的攻击方案,务必要准备充分。”

“委员长请放心。属下一定完成任务!”周至柔对着老蒋一个敬礼。

告别了老蒋,一行人又赶回大校厂机场。并紧急召开中苏飞行员协调会。攻击“龙骧”的决定让出席会议的所有人都无比兴奋。

会议最后决定,由6架中方驾驶地“诺斯罗普”式轰炸机作为领航先导机,领航机飞行员就是轰炸机队队长徐卓元,并作为一个攻击编队,与苏军飞机同时发起攻击;苏方的24架战斗机分成两队:第[:伊16挂载副油箱全程护航,而另12架伊~由“炸过北方舰队地飞行员”驾驶,挂载200斤级的穿甲炸弹。苏联方面地空中总指挥是安德卢普夫(原来林俊并不想让他出征,可兄弟的态度无比坚决),他还是护航分队的指挥员,而担任苏方突击分队指挥员的是普罗科菲耶夫。

由于大洋距离南京的空中直线距离将近370里,已接进伊16不带副油箱的攻击半径上限,所以突击中队发动攻击后立即返航,如果油料充足,将直接返回大校厂机场,如果油料不足,将备降句容机场。一切的后续防卫工作将交给护航中队。

会议上还确定了双方联络的暗语:因为这次出击中没有懂对方语言地飞行员,所有联络用于都是非常简单,还用小卡片贴在双方飞行员的仪表盘上,一听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思。

“兄弟,没想到世界上第一次击沉航母地空中指挥员的荣誉有可能落在你头上。”林俊在会后对安德卢普夫说,他实在是羡慕这个兄弟。

“安德烈,我也没机会向日本人的航母投弹,只能保证我们的攻击飞机不受到日本人的威胁。”

安德卢普夫都还有意见,因为他也没的当突击中队的指挥员,只能保驾护航。

“总比我在地面看干等着好!”

林俊拍了拍兄弟的肩膀,“你可要给我活着回来!”

“放心,秃鹰们都拿我没办法,小日本的飞行员里能把我打下来的人还没出生呢!”

对于自己兄弟的空战技术,林俊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安德卢普夫虽然年近四十,但他目前的飞行状态还保持在最佳状态,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的飞行格斗技术已经超过了自己。这点只能让林俊去羡慕了,因为他过早的离开了西班牙,但安德卢普夫虽然在那里担任联队长,还是亲自参加了一些空战,现在安德卢普夫的手里可是有击落12敌机的战绩,是援华航空队中的第一“王牌”。

整个苏联援华航空队里,有5飞行员参加过西班牙的战斗,而安德卢普夫战绩第一,林俊第二,那个普罗科菲耶夫手里也有7架的战绩,另外两名中队长也各自击落4和两架敌机。

在协调会上,中方飞行员已经向苏联的同行介绍了这次可能会遇到的对手的情况——就是日本人的96式舰载战斗机,而且日军.=.的飞行员也基本是老手。

经验丰富的对手没有让中苏双方的飞行员赶到困难,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因为他们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飞行员!

出击时间被定在9月11日拂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