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兴安三年【二合一】(2 / 2)

大魏宫廷 贱宗首席弟子 10658 字 2022-01-03

高括耸了耸肩,表示自己并不清楚具体。

不过事实上,鲁王公输磐并非是没有看出桓虎的野心,只是在他眼里,桓虎的威胁并不及「三桓」的威胁来的大——毕竟桓虎说到底是外来之人,然而三桓却是土生土长的本土贵族世家,当然是三桓对王室的威胁更大。

转眼到了二月,冰雪逐渐开始消融。

远在中原的西北部,秦国的军队在迎来冬季后,再次对韩国的雁门郡发动了攻势。

别说韩国,就连魏国也很佩服秦国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打了一年多都没打下韩国的雁门郡,秦国居然还有这么高的兴致。

只有一小部分人知晓,其实并不是秦王执意要攻打韩国,其实对于秦国来说,打谁都一样——只要战争继续维持,秦国国内就不至于出现问题。

否则,像什么土地兼并之类的阶级矛盾,以及秦国一般平民没有上位的机会等等,这些潜在的问题就会一下子爆发出来——这是军功爵制的弊端所导致的。

不过据频繁来魏国享乐的秦蓝田君嬴谪所言,秦国与韩国,目前只是维持着交战的情况而已——说白了,就是把武信侯公孙起摆在雁门郡,看看是否有机会击败韩将李睦,至于秦国本土,目前已将战争重心转移到了义渠与西羌两者身上。

起因似乎是义渠的羌王得到了西羌的支持。

事实上这件事,对魏国也稍微有所影响。

还记得前两年,禹王赵元佲的次子、朔方守赵成岳,曾向朝廷上奏,言之前被他们魏军从河套地区赶往北方的林胡、匈奴等异族,最近又蠢蠢欲动,屡屡在阳山、阴山一带出没,袭击魏军。

当时朝廷因为先王赵偲驾崩、正值国丧的关系,并没有太过于重视,只是叫朔方守赵成岳「便宜行事」,毕竟魏武军的主力,目前就驻扎在河套地区,想来也不至于发生什么变故。

在得到朝廷的回应后,原本就在抗击异族的赵成岳,加大了力度,甚至于,还邀请云中守廉驳一同出击。

也不晓得是不是赵成岳私底下给廉驳送了几车酒,亦或是廉驳自忖在投奔魏国后寸功未立,使得这位原韩国北原十豪之一的猛将,响应了朔方守赵成岳的出兵号令,率领六千云中军出击。

值得一提的是,当得知廉驳率军出击后,雁门郡的李睦立刻高度戒备,简直比面对十万秦军还要警惕。

不过最终,廉驳只是在云中郡北方大概五百里地的范围内溜达了几圈,击破了几个偷偷摸摸迁回来的胡人部落,斩了几个自号勇士的胡人战士,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回云中喝酒去了。

虽然这对于异族的部落确实很残酷,但为了魏国的利益着想,驻守边戎的魏军当然不能让那些异族部落有再次返回河套的念头——来一次就打一次,打到对方彻底放弃回归河套。

但事实证明,为了生存,异族部落亦是不遗余力,明明才被廉驳、赵成岳、冯颋等驻守边疆的魏国将领教训过,但过了大半年,这些部落再次表现出企图夺回河套的意图。

这也难怪,毕竟河套一带气候温暖、牧草丰盛,是天然的牧场,遥远而寒冷的北方,如何会有比得上河套的肥沃土地?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识时务的异族部落,自忖己方无力从强大的魏国手中夺回河套地区,索性就臣服了魏国,以此作为代价,换取在河套地区生活的权利。

在朝廷的授意下,在朔方、九原、云中等地,魏军们接纳了这些臣服的异族,允许他们将部落搬迁到河套地区,不过要求这些异族换上魏人的服饰,并学习魏国的语言与文字。

在魏国的恩威并施之下,魏国的威名逐渐传到北地,传到北方的诸羌胡耳中,使得这些长久居住在北方、几乎很少与中原联系的羌胡部落,亦能得知,在富饶的中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叫做「魏」,比曾经与他们打过交道的「韩」还要强大。

渐渐地,这些北方大羌胡部落,亦有商队来到朔方郡,用以香料、肉类、皮制品为主的货物,换取中原的茶叶、丝绸、食盐、稻谷等等。

虽然交易的规模并不算大,只能说是双方在尝试性接触,但前景却颇为可观。

更重要的是,魏国向这些北方、西北方的羌胡部落,表达了魏国以及中原的善意。

总的来说,魏国的西北边境还算是平静。

转眼到了三月份,韩王然再次遣使者韩晁、赵卓二人来拜访魏国,一方面是交割当初购置魏国那批淘汰下来的军备的钱款,一方面向魏国这个中原霸主表示尊敬。

当然,这所谓的尊敬,说到底也就是糊弄糊弄人而已,至少赵弘润就非常清楚,韩国目前正死死盯着他魏国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想着赶超。

这不,在韩晁、赵卓两位韩使抵达大梁之前,赵弘润还收到一份青鸦众的密信,是安插在韩国王都蓟城的青鸦众送来的。

只见那些青鸦众在这份密信中写道,自去年「大梁会盟」之后,韩国似乎就有意效仿魏国的种种改革措施。

首先是在提拔人才方面。

曾几何时,韩国跟楚国一样注重门第出身,且国家大权,始终被国内的王公贵族把持着,但是如今,韩王然效仿魏国的选荐制度,不重门第、唯才是举,既为国家招揽到无数的人才,亦笼络了平民阶层的民心。

士族,包括与公族这些旧贵族相对应的新贵族,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官僚阶层,从历史发展趋势来说,这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基石。

当时赵弘润看到这里,十分惊讶,要知道当年魏国打压公族,提高士族地位的时候,那可是经历过一番波折的,毕竟以赵氏王贵为首的、包括跟赵氏王贵联姻的贵族阶层,怎么可能放任中下级贵族以及世家来夺取他们的社会地位呢?

纵使是今时今日,在魏国国内,公族与士族依旧有不小的矛盾以及利益冲突,只不过,王族强势,因此公族与士族都不敢太过于放肆罢了。

而韩王然,居然能让韩国的公族阶层妥协,使其国内的士族有机会壮大,这让赵弘润意外之余,颇感惊讶。

事后他曾对礼部尚书杜宥说道:“似这般再过些年,纵使我国将釐侯韩武放回韩国,怕是也无法撼动韩然的地位了。”

杜宥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他也认为,韩王然不愧是能与他魏国君主赵润相提并论的韩国明君,看似不显山不露水,但实际上却颇具手段,不可小觑。

而除了提拔人才方面外,韩国亦效仿魏国、在国内展开了许多工程建设。

比如说开挖河渠用以灌溉,在国内铺设道路等等。

说起韩国铺设道路,赵润心中就感觉郁闷,原因很简单,因为「水泥」的存在泄露了。

其实这件事倒不难解释,毕竟韩人又不是傻子,以往建造一座城市需要十几年、甚至更久,而你魏国倒好,几个月就建成一座城池,这等神奇的建造速度,不引来韩国的奸细就怪了。

于是乎,纵使青鸦众对韩国的细作日夜提防,且不知捉了、杀人多少人,但还是无法阻止水泥的存在被韩国得知。

在这种根本没有什么所谓产权的年代,纵使明知韩国窃取了水泥的秘密,赵润也只能将郁闷埋在心底。

类似的,还有魏国的轨道马车,据青鸦众送来的密信,韩国的工匠们目前也在鼓捣这玩意。

鉴于这件事,魏国户部在主持将国内那批淘汰下来的军备私底下卖给韩国时,暗自提高了价格,以此报复韩国这种不要脸的行为。

而目前,韩国派遣的细作,仍有不少人在小黄县打转,显然是在打探魏国如何改善「盐碱地」的办法,尽管驻扎在小黄县的黑鸦众们反感于这帮人每日在县附近打转,偶尔闲着没事宰到几个,却还是无法阻止这些细作继续守在小黄县附近。

对此,赵润也是毫无办法,毕竟韩国目前已经对魏国俯首称臣,并且将姿态放得很低,时不时地送来各种贡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魏国还是赵润,都没有借口教训韩国——你不能因为几个无法证明是不是韩国奸细的奸细,就贸然攻打一个对你俯首陈臣的韩国吧?

鉴于这种情况,赵弘润只能在韩晁、赵卓二人前来拜访的时候,话中夹刺地说几句,表示一下自己的不满。

说实话,这一点屁用都没有。

『如何想办法给韩国下点绊子呢?』

鉴于韩国发展的势头,赵弘润认为有必要再给韩国制造点麻烦。

毕竟他针对韩王然而设的那一招‘妙策’,恐怕大概需要好几年才能逐渐看出成效,但在此之前呢?

并没有考虑多久,赵弘润便想到了两招计策。

第一招,就是针对韩国盲目效仿他魏国的改革策略,给予针对:正所谓因地制宜,适合魏国国情的改革策略,未必就适合韩国,他完全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再推行一条专门用来坑韩国的改革策略,故意让韩国效仿,给后者制造点麻烦。

至于第二招嘛,则是类似当年赵弘润用「重骑兵」来坑韩国,让韩国错误地将大量的财富用在歧路上。

不过,考虑到韩国已经被魏国坑了一回,这次想要韩王然上当,恐怕不是那么容易,需要从长计议。

“来人,将韩晁、赵卓两位韩使请来!”

在有了主意后,赵弘润吩咐左右道。

此人他并没有注意到,有一位旗鼓相当的劲敌,其实并非是一件坏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